32 承德避暑山庄(第1页)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坐落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的狭长谷地上,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初具规模。雍正时代曾一度暂停营建,乾隆六年至五十七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三十六景和外八庙。建成后,清朝历代皇帝夏季都会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这里也成为第二政治中心。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避暑山庄的布局采用的是“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分宫殿区、平原区、湖泊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以及生活起居的地方,位于山庄南端,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占地约10万平方米。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其包括正宫、东宫、松鹤斋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的西侧,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场所。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由九进院落组成,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其主殿“澹泊敬诚”,全部由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极其精美。正宫的建筑基座低矮,梁枋不施彩画,屋顶也不用琉璃。庭院的大小、回廊的高低、山石的配置和树木的种植,都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与京城庄严、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正宫之东是松鹤斋,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环境清幽,古松耸峙。
位于松鹤斋之北的万壑松风,是乾隆幼时读书之所,布置着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其富于南方园林建筑特色,都以回廊相连。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已毁于大火,除了“卷阿胜境”殿已修复外,其余的仅存基址。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区的面积包括州岛共约占43公顷。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各个区域,洲岛错落,层次鲜明,碧波荡漾,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东北角的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位于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草原风光;东部则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之景象。
山庄的西北部为山峦区,面积约占全园的45,这里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其间点缀着众多的楼堂殿阁和寺庙。整个山庄西北多山,东南多水,简直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列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普乐寺、溥善寺(已毁)、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寺之庙和殊像寺。“外八庙”是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的,又吸收了蒙、维、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特征,创造出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因山就势,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分区明确,景色丰富,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其他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山庄的建筑既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与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了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他的皇家园林,它是皇家园林与寺庙建筑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苑体系的典范。它实现了宫与苑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理朝听政与游憩娱乐功能上的统一。
避暑山庄这座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以多种传统的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之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避暑山庄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秒记住新域名 m.biqunai.cc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