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页)
对于网络上的写作,我真有些搞不懂。儿子从读大学起,在网上凭着文史爱好,&ldo;物以类聚,人以群分&rdo;,与天南地北的一群朋友结成了圈子。他们热火朝天的论坛是什么呢?日本战国联盟!整天研究幕府时代,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那些事情和这群孩子有什么干系?
我平时负责省报文艺版面,儿子曾应约为我们写过《黑客帝国》等电影的影评,水准还行。我希望他再接再厉展示才华,他如听耳旁风,总是推说太忙。可他大量精力投入日本历史,怎么不嫌忙呢?
如今,从事外企公司营销的马伯庸,从事传媒网络技术的阎乃川,百忙之中,向世人端上了一份热乎乎的冷餐‐‐中国近代电报史!奇怪,早已衰冷的电报,日渐消逝的电波,与这两位年轻人的生活有什么相干呢?史海浩瀚,从各个角落搜寻资料,该有多难!可他们乐此不疲,狂欢一般地舞动历史,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中国近代史上专为电报留下了新鲜的一页。他们的初衷,本是突出趣味性,讲述一些轻松的趣话,介绍一段好玩的轶史可是因为书中素材比较翔实,描述相当生动,背景深厚,信息密集,居然透视出了一纸电报背后的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图像。毫无学究气息,不做史官嘴脸,把一段枯燥的、复杂的、技术性、专业性的历史,写得如此好看,妙趣盎然,引人入胜,这是当今年轻人笔下的历史,也会是当今年轻人爱看的历史。
我渐渐懂得儿子了。他九岁时,被台湾作家柏杨称作&ldo;小小友&rdo;,一起谈论柏杨文集。他十二岁时,请作家二月河伯伯开列必读历史书目。如今,人生航道弯弯曲曲,激流仍然冲出了一条奔向理想的河床。可见,人的热爱是任何力量都遏止不了的。相信年轻人吧,后生可敬,后生可畏。如今的千千万万年轻人,连人生的第一桶金都还没有掘到,甚至还正阮囊羞涩,在浮嚣沉重的现实生活压力之下,像红尘中的虫蚁一样奔忙,每天按部就班地打卡,加班,挣薪水,评职称,供房子,跑关系……
然而,在辛辛苦苦稻粱谋的同时,不要忘了,他们心中另有一片广阔天地。没有功利的企图,没有肮脏的目的,完全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完全出于心灵的渴望,他们燃烧着才华,闪she着光芒,做着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做着对历史有益的工作。
尽管他们的声音还很微弱,但是可想而知,将来的话语世界,必是他们的天下。
出书了,儿子很快乐。这种快乐,我不曾给予,我无法给予,现在儿子拥有了。人们不知道一个当妈的,内心多么感激这一切。谢谢出版社!谢谢伯庸!谢谢儿子!
王钢
2009年4月26日
(全书完)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一秒记住新域名 m.biqunai.cc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