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1页)
在我开始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城里正在发生着一场更大的变革,当地政府斥资十几个亿,要恢复山海关的形象。自二〇〇三年七月开始,启动这一宏伟工程,澳门、香港、北京、黑龙江及河北的多家开发商参与了投资。
其实从五十年代开始,对山海关的修复工作就没有停止过。一九五二年,曾写过《甲申三百年祭》的郭沫若时任中国文教委员会主任,他来到山海关后就提出了修建山海关的主意,此后多年来,在修建长城这一事宜上,郑振铎、王冶秋、罗哲文等文物工作者都曾付出过艰辛的努力。
&ldo;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rdo;,这是人们对于山海关的评价。如今,距离&ldo;锁钥&rdo;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今天人们来到这里,仍然会从已经物是人非的土地上,找到一丝当年的端倪。
曾让李自成惨败的石河和九门口如今都成了风景区,石河在为害当地百姓多年以后,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大型的石库,它衔山含水,湖面隐含于峡谷之间,狭长曲折,峰回路转,而两岸奇峰怪石林立,树木怱郁,水面如镜,碧波荡漾,国画大师吴作人曾在留下了这样的诗句:&ldo;人胜天工,燕山胜翠洪。坝头倾万斛,湖上立千峰。&rdo;
石河即今天的燕塞湖,也是我与朋友们夏天经常去露营的佳地。如今人们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他当年曾经发生过那么惨烈的战事,更多的是,成为外地人来此游玩的场所。
九门口一样也成为景区,作为横跨辽宁、河北两地的长城要塞,每年它接待的最多的是来自各地的游人。当年曾经发生过剧烈战事的红瓦店、将军台、回马寨等地方现在都还存在,人们只能从这些名字里再找到一些当年的回忆了。
历史已经落下帷幕,但对于在这里生长的人说,重新见证历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还原当年的一景一物,只不过,有些还原的东西可以用物质手段、政府行为来实现,但还有一些,则要靠后人用文字的传递和接力,于是,随着隆隆的机器开工的声音,我开始动笔了,当历史与现实深度契合时,在我笔下的那个变局时代的人与事,化作最后一股余温,与这座古城融为一体,温暖了我,也温暖这个城市几百年的历史。
刘剑 2007年1月
(本文在完成的过程中,得到挚友周雪峰、徐树春等人的无私帮助,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图片,表示深深的谢意。)
一秒记住新域名 m.biqunai.cc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