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第1页)
然而这样的奇思妙想要实现必须非常非常谨慎,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这部电影能够通过审查,审查协会会长特里·谢洛克和伊斯特通了很久的电话,从最初如狂风暴雨般激烈的争执到最后柔和平静的商谈,两人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伊斯特心里明白,谢洛克担负的风险比她更多,出于感激,她删掉了许多情节,虽然又增加了更多的情节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她心中膨胀的表达欲使得她力图把世界几十年间发生过和在她心里担忧的、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一帧帧全部装进这部在她设想中将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的作品中。她那举世罕见的艺术意志在危险的边界探寻,孩童般的好奇心盖过了对危险的恐惧,剥离掉一切,她实质上只是想把自己父辈经历过的和自己后代将会经历的讲述出来。谢洛克也许感同身受,因此最后只是嘱咐她务必在拍摄之前把定稿剧本寄给他阅读。chapter31:这些被幽暗空气鞭挞的是谁呢?=======================================================《好莱坞报道者》用两个版面刊登了赫达·霍珀的报道,旁边霍珀的一幅小照片上,她戴着一顶镶着孔雀羽毛的貂皮帽子,红色镜框下的眼睛机智刻薄,嘴角高高翘起。整篇指控的逻辑很清晰,霍珀的一位线人——曾在德比基剧组工作的i先生最近因为反抗她的暴政而被开除出组。这位朋友在电影界享有很好的口碑,和多位知名导演合作过,他的不公正遭遇激起了霍珀的同情,因此她决定为他写一篇文章来揭露这黑暗的内幕——通篇虚伪的屁话,不过这倒是明白清楚地传递出一个信息:前剧组灯光师伊利亚·亨特是个满嘴谎话、忘恩负义的混蛋。以社论的形式,这篇文章十分辛辣大胆,作者连连发问,挑动读者,赫达·霍珀要求理智而聪明的读者们好好想一想:一个初出茅庐、从未发表过作品的大学生是怎么得到好莱坞近十年来最优厚的合约的?哈利·韦恩斯坦是不是出于金屋藏娇的心态才不允许伊斯特·德比基在公共场合露面?没有门路的情况下,处女作夺得九项奥斯卡的概率有多大?文章末尾还暗示说,伊斯特·德比基如此受宠,她很可能在电影圈内充当了为韦恩斯坦拉皮条的角色。这篇文章发表于仅仅三天前,可却已经在全国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其中以女权主义组织的抗议最为突出。她们指责,很多时候不是实施性压迫的男人该被谴责,反而正是伊斯特·德比基这样身为女人却加害女人的伪君子罪孽最为深重,十几场示威行动在即将上映《芝加哥》的戏院门前爆发,甚至出现了电影海报被泼墨的事件。在看这篇报道时,伊斯特喝完了一整壶咖啡,之后,她向电话走去,并且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使用它,下午,她就和哈利·韦恩斯坦在办公室见了面。
一秒记住新域名 m.biqunai.cc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