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户上2(第1页)
老大对自己家人好,对屯邻也不错,从没见过他打骂谁家的孩子,每逢有小孩子讨厌(指小孩子惹祸)了,也不见他生气,只是告诉他家大人看着点,以免有啥危险,家里种了菜吃不了的也换着家儿地送。你等青黄不接时,谁家掉顿了,就送点苞米面什么的,应应急。他总是说,你主动送去和人家来借,效果是不一样的。人都有血性,如果不到了难处,谁能舍下脸来求人。平时细心些,看谁有难处,拉一把,他会感激你。
其实,王显有自己的想法,你给他跟他来偷你,来抢你,结果肯定不一样,平时舍点,能维护个朋友,平时跟个铁公鸡似的,等你有啥事儿了,没谁帮你。
老大王显生了八个孩子,七个儿子,一个闺女,屯邻都说王老大好福气。在东北的农村,儿子多是多福的象征,毕竟长大了就是劳力。要是自己家的人多,能把活儿都干了,谁还雇长短工?还要供吃喝。
老二王才天天吊儿郎当的,不算正经人,也不干正经事,经常跟个小寡妇有个什么来往,有时趁着到县里办事,也去大下坡子的大车店里找老娘们儿。
老三小,跟二哥差了六岁,跟大哥差了十七岁,老爷子、老奶奶四十六才生了老三,所以全家都娇惯着。多大了也没个正形,虽说念了几天书,却总像是长不大似的。
老爷子临死要求哥俩一定要把老三照顾好,老二王才根本没个谱,一切还都是王显来操心。他总说:“行吧,就把老三当个儿子照看吧!”
老三是既不爱文,也不爱武,文也就限于写几个字,武就别提了,守个会打枪的二哥,你倒是跟着学学啊!他不,他整天跟几岁的孩子玩在一起,还挺高兴,弄得头发每天都脏,都得把辫子拆了重编,不然几天就擀粘。
大奶奶王冯氏是个百里挑一的好人,对王显是百依百顺的,对小叔子也好,小叔子的衣服都是她亲自给洗,辫子也是她给梳。
大奶奶是老冯家的闺女,冯家原来不是本地人,是从奉天府(后来张学良东北易职改成沈阳府)过来的。因为花了点钱,谋了个举人,但没有啥门路,就放到这边远的农安县来做个小县令。虽然清末兵荒马乱,不过乱基本都是在关里,乱在城里,这穷乡僻壤倒也没见什么阵仗,也安全。等一些亲戚看这边还不错,就又搬过来一些,在本地娶的娶,嫁的嫁,成了本地人。大闺女桂兰就嫁给了坐地户王显,叫王冯氏。也是王显人本分,家里有几十亩地,这样的好事儿才轮到他,说媳妇,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官找官,民就只能找民,没啥能水的就当光棍。
这大奶奶王冯氏不只是漂亮,还识文断字,这在东北的农村是很少见的。王显管这么一大家子,也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已。没成亲之前都是在纸上画圈圈来记账,等大奶奶过门了,家里的账都是大奶奶来帮着记,从来没差过,可是帮了大忙。
虽然王家雇了十几个长短工,但王显可不是那种坑别人的地主,他跟长工们是一样干活的,而且一点儿都不少干,有些干活稍微磨蹭的甚至比不过他,每当有人被拉下时,其他人就笑话起来:“你们看看啊,都比不上东家了啊!”
他给工人们吃的也都跟家里人一样,先是伺候着工人们吃完了饭,再回上屋跟家里吃,有时就跟家里人说一声,你们自己吃吧,就跟工人们一起吃去了。
王才从不这样,他就说,犯得着么。王显就跟他说,人心换人心,你对他们好,他们也舍力跟你干活,不然他们偷偷砍几棵苗谁能看住?王才想想也是,就不作声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 m.biqunai.cc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