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幼儿园(第1页)
“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许,南太武山至小金门的上空一片红光,千万颗越海的弹道化成海天一色的壮丽奇观。厦大幼儿园的小朋友正排路队回家,一时大家驻足远眺,小的还高唱童谣:‘蒋介石在台湾两眼望晴天,咕呱咕呱没有办法……’五分钟后,厦门全城才响起警报声。幼儿园的阿姨如梦初醒,连忙赶鸭子似地把小朋友们赶向附近的防空洞。又过了一刻钟左右,防空洞里的老百姓开始感到沉闷的爆炸声,那是金门大炮还击时零零星星的弹落。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史称‘第二次台海危机’。”这是我发表在《厦门文学》上的《炮火·焰火》中的一段描写。炮战时我六岁,是文中的“厦大幼儿园的小朋友”之一。
杂志到了泉州师范学院的阅览室,一位中年汉子把上述的那段描写看了又看,隔日竟驱车百里来到厦大,四下询问找上门。他有点不安地问:“你是《炮火·焰火》的作者吗?”我点点头,然后有点警觉地反问道:“你是何人?”他说“我从泉州来,是你小时候的同学。”哦,想起来了,是数十年不曾见面的小学同学黄自立!两人热乎乎地交换着别后的情况。我突然从一本保存得很好的小学时的日记本中找出了一封他写于1965年的信,他大吃一惊!我得意洋洋地告诉他,我因为有集邮的嗜好,所以“株连”到信函。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也有备而来。他从提包中摸出一张发黄的照片——4寸的大照片——1959年8月1日厦大幼儿园欢送毕业班留影。这下是我目瞪口呆了。记忆刹那间向发黄的影像飞去……
这很可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孤品,因为厦大幼儿园这幢老楼紧挨着“造反楼”,在*武斗中原有的东西被毁损得荡然无存。难得这张劫后余生的老照片:厦大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一百余小朋友和他们的12位老师、阿姨云集在那座百年石楼前。楼院里绿木森森,阳光下小家伙挤眉弄眼。炮火中的厦门大学教学科研依然,厦大幼儿园也准备送走大炮战后的第一个毕业班。当时我的父亲到龙岩参加大炼钢铁,母亲到厦大在集美的临时分校上课,把我放心地托付给厦大幼儿园,我常常一两个星期不见父母一面。
记忆在发黄的照片里越发地清晰了起来:幼儿园的老师阿姨像白衣天使一般,照料着这么多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这么多孩子画画唱歌游戏,还要时不时地在警报响起的时候,一个不拉地把孩子们(包括那么顽皮的我)以最快的速度领进防空洞……
岁月如白驹过隙。42年过去了,照片上的老师阿姨都早已退休了,每每见到满头银发的她们我总要迎上前去,亲切地叫一声“老师”……而照片中的孩童当然都已长大成人,大都已为人父母,大都已事业有成,有的还是市领导或大专家,想到他们现在西装笔挺的身影,再对照他们在这张照片上如同小猫一样的模样,我忍不住笑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 m.biqunai.cc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